文章目录:
1、会宁 | 建好“小厕所”服务“大民生”2、坚持这样装的卫生间门窗,完工后邻居天天追着我要方案3、因为“厕所”,河南这所小学上了教育部新闻发布会
会宁 | 建好“小厕所”服务“大民生”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革命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程,事关农村居民健康和广大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的根本福祉。会宁县把持续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实事来抓,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因地制宜、科学引导,不搞形式,不摆样子,扎实推进以财政奖补为保障的农村改厕模式,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太平店镇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把户厕质量作为改厕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施策、一步到位”的原则,配套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舒适型厕屋,确保一步改到位、长期能使用。目前,大多数村民们家里都完成了“改厕”,进一步提升了大家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太平店镇大山顶村村民 李兴明:这个厕所首先是干净、卫生、防蝇、防臭,盖得也漂亮、结实,还有就是便池都是用混凝土打的,里面装的坐便器,外面是铝合金门窗,厕所看起来既漂亮又干净卫生,老百姓一看都想改建厕所,确实好得很。
通过开展农村改厕,对粪便实施无害化处理,减少蚊蝇滋生,实现了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流行。农村“厕所革命”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广大群众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也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切实增进了群众认同感和满意度。
太平店镇太平村村民 魏鹏云:咱们农村以前的厕所,就挖一个坑,一到夏天苍蝇乱飞,臭味大。现在建的这个厕所,自来水通到里面,洗澡间也装了,既方便又卫生,夏天干活回来,在洗澡间里冲个澡,比以前好太多了,这个厕所我特别喜欢,很满意。
据了解,太平店镇农村“改厕”主要以三格式和双坑交替式厕所为主,化粪池上面覆盖的保温层使池内储存的粪液冬天不会冻结,排气管能够有效防止臭气扩散,大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
太平店镇太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姚鹏信:目前已有80%以上的农户改造完成,改造的方式主要以三格化粪池和沼气式的为主,改造后许多农户反映,这个厕所比较干净卫生,真正改变了咱们农村的人居环境。下一步,我们村将继续加大剩余农户的卫生厕所改造力度,确保所有农户完成卫生厕所改造。
太平店镇大山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何有强:这两年我们大山顶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厕所革命上,镇上推广了三格式化粪池和双坑交替式化粪池,从现在建的效果来看,老百姓都很满意。
推进厕所革命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会宁县坚持把农村改厕项目与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特别是在改厕工程实施中,根据农民意愿,镇村干部全程跟踪服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入户宣传,努力将这件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里。
太平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庞甲林:太平店镇从2020年开始实施卫生厕所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1440座建设任务。今年,我们加入了双坑交替式厕所,主要针对经济条件较差和无劳动力的农户,采取帮建、统建的办法,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多种模式、多种措施,全面推进卫生厕所建设,力争到2025年,常住户卫生厕所改造率达到95%以上。
(会宁融媒记者 李秉武)
坚持这样装的卫生间门窗,完工后邻居天天追着我要方案
卫生间想要干净舒适,除了合理的干湿分离设计,门窗的选择也很重要,今天盘点了几个相关的门窗挑选小技巧,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业主:
01防 潮
卫生间环境潮湿,门窗易受腐蚀,所以门窗型材的耐腐蚀性和防潮性都要好。
建议选择断桥铝合金门窗+中空玻璃的组合配置,整体的耐腐蚀性、防水性、防潮性等性能都很好,中空玻璃内的氩气和干燥剂(吸附水分子),还可以有效防止结露、淌水、长霉等问题。
还可以在门窗表面做好防腐处理,比如轩尼斯就采用三涂一烘工艺(底漆、面漆、光罩漆,一次性固化),能很好地抗酸雨腐蚀、抗紫外线,耐候性极强,且不易褪色。
02通 风
● 窗型的选择
卫生间的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蚊虫,对通风和采光要求高,所以窗型的选择很重要。
如果卫生间的窗口足够大,可以安装方便采光的推拉窗,日常使用也不会占用室内空间。
如果卫生间的窗口比较小,可以选择平开窗,密封和通风效果也都很不错。
像一些窗户的开口偏高、日常开关费力的,或者热水器是燃气型的,内开内倒窗会是很不错的选择——
当处于内倒时,窗的开口只有30°左右,安全和隐私性高,风进入室内也会变得更柔和均匀,可以长期保持通风状态,防止滋生细菌,也可以避免洗澡时出现憋闷感。
● 门的选择
大部分户型的卫生间门洞都比较小,大多人都会选择安装平开门。
现在流行窄边的平开门,通透质感的玻璃+纤细流畅的框线,再搭配磨砂或长虹玻璃,整个空间都显得简洁美观,还很有高级感。
像轩尼斯门窗的赛纳k系列平开门,整体无框感立体视觉,极简设计更具时尚感;虽然断面尺寸较小,但其截面却有较高的抗弯刚度;还配备静音锁体技术,门在关闭时大大减少噪音,日常使用更安静,更舒适。
03隐 私
卫生间的门窗既要能保护隐私,又不影响采光,可以选择磨砂玻璃或者长虹玻璃,不过为避免磨砂玻璃沾水变透明,磨砂面最好在中空玻璃的内侧。
也可以安装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玻璃层间的百叶装置可以用磁控或电动、手动的方式控制,不仅有很好的隐私性,还省去了百叶的清洗麻烦,日常使用更方便。
因为“厕所”,河南这所小学上了教育部新闻发布会
12月29日上午,教育部召开“办实事 见实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围绕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进行发布。
河南省修武县大位村中心小学校长马静应邀参加新闻发布会,介绍该校以及修武县中小学幼儿园厕所改造工作的经验做法。
马静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修武县积极落实教育部等部委中小学“厕所革命”行动计划,将校园“改厕”工作列为重要民生工程,今年投入700余万元,把全县剩余的34座旱厕全部改建为水冲式厕所。全县149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厕所已经全部改成了水冲式卫生厕所,校园厕所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县委、县政府将大位村小学列入厕所改造范围,并与全县正在进行的乡村振兴中厕所改造工作同步安排。在厕所改造过程中,学校积极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由学生将厕所男女标识牌设计捏制成火星、水星等星球形状,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航天梦、科技梦、强国梦的种子,厚植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学校把清洁厕所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手段,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改造后的厕所一经亮相,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一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片街坊邻居,让卫生文明之风在乡间流动。近年来,修武县积极落实教育部等部委中小学“厕所革命”行动计划,将校园“改厕”工作列为重要民生工程。让小小厕所在学校育人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乡村文明作贡献。
修武县中小学厕所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关系大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焦作市委书记葛巧红就校园“厕改”工作所作的两次批示精神,2021年,修武县将34所学校的不达标厕所全部推倒,新建为高标准水冲式厕所。截至目前,除双庙小学不具备水冲式厕所改造条件外(因地处深山区,冬季水源无法保证),全县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全部为水冲式厕所。
一是真重视真投入。修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的理念,要求学校厕所改造要按照人性化、人文化、美学化理念进行设计,倒排工期,强力推进,真正把学校厕所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县委书记申琳亲自到学校调研厕所改造工作,县委副书记、县长魏松和副县长柴荃青多次深入项目工地进行现场督导。县政府召开常务会研究部署全县学校厕所改造工作,决定优先安排专项资金754万元用于学校厕所改造。
二是新理念新设计。以前的学校厕所更多的是满足如厕的基本需求,夏季有蚊蝇,冬季寒如冰,学生们视如厕为畏途。修武县的这次厕所改造,明确要求提高设计标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厕所全部安装铝合金门窗,空间全封闭且采光良好,安装排风扇,确保洁净卫生、无异味。地面铺设地砖,1.5米高的瓷砖墙裙。所有蹲位加装隔板,有效保护学生隐私;女生厕所适当增加蹲位,男生厕所设置独立小便斗并安装隔板。每间厕所都配备一定数量的独立洗手池。所有厕所都设计三格过滤化粪池。新厕所投入使用后,孩子们再也不怕上厕所了,整洁美观的厕所甚至吸引了许多孩子特意前往。
三是重创意重美化。以县美育名师工作坊的16位名师为主导,以学校师生为主体,本着充分体现美学理念,彰显地域特色,融合校园文化元素的原则,包括建筑色彩、厕所标识、七步洗手法提示牌、墙上饰品等,每个细节都精心设计,做到尽善尽美。同时,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尽量利用废旧物品和随手可得的材料作为创作材料,几根竹子,几段树枝、几片木板,在师生的手中化腐朽为神奇,制作成文化创意作品。让“厕所文化”和校园文化一脉相承,深度融合,把厕所从原来印象中的脏乱差的场所,变成了创造美、传播美、分享美的载体。
四是立美德树新风。厕所美了,学校美了,学生的品行更要美。各学校以厕所文明为契机,开展文明如厕教育、爱护厕所设施设备教育,加强厕所日常保洁管理和厕所设备养护、维修,保证厕所卫生设施正常运行。“厕所革命”改变的不仅仅是“脏、乱、差”的环境,学生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也发生了改变。大位村中心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定期来打扫卫生,教师自创如厕“三字经”,通过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低年级学生不光学习了如厕的注意事项,还认识到要爱惜哥哥姐姐的劳动成果。许多学校还把文明如厕的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内容,校园广播、班级板报都成了宣传德育的阵地,学生们自己参与设计、亲身实践,校园里到处洋溢着讲文明的气息,展现着文明的新风貌。
五是抓督导促管理。出台《修武县教体局关于厕所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学校厕所管理三级督查机制,教体局每月抽查乡镇2—3所学校,实行中心校周巡查、学校日检查,保障厕所卫生整洁和长效运转。开展星级厕所评定挂牌,并实行动态管理。在首次进行的星级评定中,大位村小学等16所学校厕所被评定为三星级厕所,26所学校被评定为二星级厕所,27所学校厕所被评定为一星级厕所。
倾心倾力为民生,校美厕美暖人心。修武县的中小学厕所改造工作,赢得了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誉,社会满意度高,受到了教育部中小学厕所改造调研组的高度肯定和充分认可。12月29日上午,大位村小学校长马静代表河南参加了教育部召开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小学改厕工作”主题新闻发布会,向全国推介焦作市中小学厕所改造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如何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和大力推进中小学改厕工作?跟小编一起来听刘昌亚司长的介绍——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教育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各司局、直属单位均作为成员单位。建立健全“部党组会—领导小组会—工作推进会”相衔接的决策部署和推动落实工作体系。建立“双月报”制度,常态化跟踪调动工作进展。部党组成员统筹指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覆盖对口联系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大帮扶指导力度。强化政策保障,以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为统领,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定点帮扶等领域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政策、制度和工作体系平稳过渡。
二是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成果。组织开展开学季专项行动,建立“一生一表”工作档案,督促各地持续做好劝返复学工作,坚决守住义务教育有保障特别是控辍保学“底线”。今年以来,脱贫家庭辍学学生持续保持动态清零。以精准资助促精准控辍,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数据全面实时对比。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项目,发展“互联网+”教育助力城乡教育均衡,深入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进一步常态化,持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巩固深化推普工作成果,“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惠及43.6万名彝族学前儿童,“童语同音”计划完成师资培训1.6万人次。
三是以人才振兴推动全面振兴。联合农业农村部共同确定推介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升级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累计招生87万人,毕业55万人。继续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实施高校专项计划,累计招生82万人。开展中西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累计培养6.3万余人。推进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支持建设196个涉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加快培养急需紧缺涉农专业人才。继续开展“红色筑梦之旅”,对接农户105万户、企业2.1万余家、签署合作协议3万余项。推动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面向农业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开展攻关。配合中央组织部开展东部地区对口支援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中阶段学校工作以及科技特派员工作。
四是推动直属高校定点帮扶走深走实。印发《关于坚持做好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的通知》,进一步细化高校定点帮扶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督促指导直属高校成立定点帮扶或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压茬做好挂职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轮换工作。强化示范引领,在继续实施直属高校和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以村为主、兼顾乡县”的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工作,鼓励融合党建、科技、创业、育人等要素,建设、培育、示范一批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和典型范例。继续推进八个高校帮扶联盟工作,“组团式”服务乡村五大振兴的成效逐步显现。2021年,直属高校直接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5.76亿元,购买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农产品6.22亿元,完成县乡村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11.38万人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77个。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把教育脱贫攻坚的经验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不断深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是守住底线任务,保持义务教育有保障的主要举措和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动态监测,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
二是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建立农民参与的乡村教育推进机制,办好以学生为本的乡村教育,切实发挥信息化在资源共享、治理提升、理念变革等多方面的综合性作用,推动形成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双促进、双循环”的工作格局。
三是发挥乡村学校文化作用,进一步加强家校协同、城乡融合,通过传播知识、移风易俗、科技推广等助力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四是推进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继续发挥高校人才、科技、智力、学科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形成“国情育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乡村振兴”的全链条工作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一批示范性高、推广性好、带动力强的示范样板。
小厕所、大民生
2019年,教育部会同多部门启动实施
“中小学校‘厕所革命’行动计划”
刘昌亚司长在发布会上
介绍了工作情况
跟小编一起来看——
,时长05:45
微视频:《守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中小学厕所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改厕。2013至2018年改造14.1万所中小学、幼儿园非卫生厕所。2019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启动实施“中小学校‘厕所革命’行动计划”。经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19年以来,完成了6.7万所中小学、幼儿园非卫生厕所改造,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少数学校因粪污处理难未改厕外,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厕所基本达到了安全、清洁、实用的要求。同时,各地还同步解决厕位不足、男女厕位比例不合理等问题。
“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安全、卫生、经济、适用、环保”的理念推进改厕;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规范学生如厕行为,提升学生卫生健康文明素养。
一是要求各地实事求是制定改厕方案,因地制宜解决改厕技术难题,不能搞形式主义。教育部编制了改厕技术方案和案例供各地参考。各地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有些学校建设了水冲式厕所,有些学校实施干封式卫生旱厕改造,还有的学校探索使用了微生物降解等改厕新技术。
二是保障改厕资金等条件。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加大中央资金对中小学改厕的支持力度。地方教育、发改、财政、生态环境、卫生健康、住房城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形成合力,做好中小学改厕的项目审批、资金保障、粪污处理等工作。
三是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粪污清运及处理、安全管理、设施设备维护、保持环境卫生等厕所管理维护工作,深入开展学生卫生健康、文明如厕教育。
中小学厕所革命在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升中小学生文明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保障了中小学生、在园幼儿的身心健康。二是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条件。三是提升了中小学生文明素质。
中小学改厕任务已基本完成,教育部将持续抓好中小学卫生厕所的建设管理维护和学生的文明教育,巩固中小学“厕所革命”的成果。
来源 | 微言教育、修武县教育局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