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
编者按:
2023年6月19日,在江南梅子细雨中,2023首届苏州城投集团产业生态高峰论坛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会长、中国移联元宇宙产业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席倪健中和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李凡长、苏州城投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等专家学者出席大会。
倪健中会长应邀在会上作了《再造汉文化圈:数智时代人类数字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考》的主旨演讲。
倪会长在讲话中强调,新加坡这个当年的蕞尔小国,在当今数智时代的地位已然十分重要,比当年东西方冷战时期的香港的价值还要重大。因此,在中新历经三十年合作之后,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大历史格局下,如何重新思考与新加坡全新的合作,如何再造汉文化圈就显得十分重要。
倪会长指出:要从世界文化体系的支撑力量上来认识汉文化,要从历史和未来的结合点上找到苏州在整个国家发展大战略的定位。
以“上善若水”的中国智慧为启发,倪会长提出了挖一个“数智太湖”的战略构想,将全国大语言模型企业都吸引到苏州工业园来“吸氧”,共同训练大语言模型“海军”!
若此,将担当起苏州在智能时代新的历史使命!
6月19日,首届苏州城投集团产业生态高峰论坛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会长、中国移联元宇宙产业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席倪健中,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李凡长、苏州城投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等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此次论坛是城投集团主动融入苏州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浪潮,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和集群创新能力提升,强化招商运营布局的生动实践。论坛以“产城融合,共筑生态”为主题,吸引来自海内外产业创新领域的专家学者、领军人才以及1000余家精英企业和机构参加,旨在构建苏州城投产业创新生态合作平台,提升城投集团优质产业载体与商业项目价值,推进“产业”+“资本”双轮驱动。
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涛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城投集团是产业布局多元、资本实力雄厚的市属综合性国有企业,近年来紧跟大局大势,主动参与苏州市域范围内片区开发和综合改造,搭建了一批又一批优质物理载体。希望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打造产业招商和运营管理创新生态合作平台,广交大朋友,与各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伙伴共享苏州的市场机遇和开放机遇,共建面向所有人、为了所有人、成就所有人的人民城市,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作出城投贡献。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会长倪健中发表了《再造汉文化圈:数智时代人类数字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考》主旨演讲,倪会长在讲话中强调,新加坡这个当年的蕞尔小国,在当今数智时代的地位已然十分重要,比当年东西方冷战时期的香港的价值还要重大。因此,在中新历经三十年合作之后,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大历史格局下,如何重新思考与新加坡全新的合作,如何再造汉文化圈就显得十分重要。
倪会长指出:要从世界文化体系的支撑力量上来认识汉文化,要从历史和未来的结合点上找到苏州在整个国家发展大战略的定位。以“上善若水”的中国智慧为启发,倪会长提出了挖一个“数智太湖”的战略构想,将全国大语言模型企业都吸引到苏州工业园来“吸氧”,共同训练大语言模型“海军”!若此,将实现苏州在智能时代新的历史使命!
高峰论坛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城市数字化建设和运营领域的应用实践做了主题演讲,分享了数字经济时代下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思考。
会上,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与苏州城投集团举办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共同推动苏州数字产业龙头落地、要素补齐和生态聚集。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会长倪健中与苏州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涛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城投集团下属苏州城投资产开发有限公司发布了《产业招商生态伙伴计划》白皮书。该计划以构建苏州城投产业运营生态系统、服务苏州市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将深度链接“产业载体”和“产业服务”资源,充分聚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行业智库和协会联盟、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产业招商和运营机构、创新服务企业机构”五类主体,共享苏州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成果。
与会领导嘉宾共同见证苏州城投集团产业板块生态联盟成立。生态联盟由城投集团发起,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上海市知识产权、机床工业同盟网等20家重点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设立,将秉承“共融、共生、共享、共赢”的运营理念,汇集各方资源力量,赋能未来城市发展。
当天下午,“机床工业,配套先行”高端装备制造分论坛活动举行,由机床行业的专家团队分享数控机床领域的最新研究,发布工业母机领域的最新技术,推动苏州市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产业生态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力推介了城投集团优质产业载体和商业项目,也加快了城投集团营商化转型的步伐,为实现商业资产运营跨越式发展、树立城投商管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城投集团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载体建设与资产经营业务协同,树品牌、强业态、盘存量、优增量,稳步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向高端化转型、向规模化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下为倪健中会长演讲全文:
再造汉文化圈:数智时代人类数字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考
——在2023首届苏州城投集团产业生态高峰论坛的演讲
倪健中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会长
中国移联元宇宙产业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席
全球元宇宙大会主席
2023年6月19日 · 苏州
尊敬的张董事长,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嗓子有点哑,很抱歉!今天是我一个月之内第三次到苏州来,疫情三年以后,来苏州比较频繁,苏州这个地方太吸引人了,而且这个时代给我们的机会和窗口期已经很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就从今天演讲的题目开始讲一讲。
这张照片是二十年前在北京饭店,我和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先生在宴会上,我和他谈到再造汉化圈和李光耀先生当时提倡的亚洲价值观,当时他还把他的夫人介绍给我,并用汉语与我交谈,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今天为什么讲到这件事儿,中国和新加坡的中新工业园合作明年是三十周年,如今在西方国家和中国之间这么强烈对抗的情况下,新加坡这个小国的历史地位已经很重要,远远超过当年香港在整个东西方之间交流的价值。所以我觉得苏州在这个时代的大格局下,要重新思考和新加坡的战略合作,我们怎样再造汉文化圈。
为什么要提到汉文化圈呢,大家都知道,全世界都在上网,中国和西方的网民数量是基本盘,提到互联网,其实是中文和英文的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这里有个很重要的时期,就是我们怎么再造汉文化圈的问题。
十年前讲“数字中国”,今天再讲“数智中国”已经不一样了。前天我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八所院校共同组织的“数字政府40人论坛”上,我做了个演讲,题目是《中国文化精神与数字政府建设的思考》,我提到十年前的“数字中国”和十年后的“数字中国”是不一样的,ChatGPT出现以后,使我们对整个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认知发生了改变,这个改变是很深刻的,是颠覆性的。刚才院士、专家也讲了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要全部来重新认识,要从世界文化体系的支撑力量上来认识汉文化,要从历史和未来的结合点上找到苏州在整个国家发展大战略的定位。
新加坡是全球除中国以外使用汉字简体字的国家,这个国家和我们的战略合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大家都知道,现在西方世界对我们在进行围剿,昨天美国国务卿到中国来,狼子野心暴露无遗,暂且不管结局怎样,我们都要把自己的阵地守好,我们要把自己的战略规划做好,因为任何领域的竞争最根本的就是文化精神的比拼。
中国到今天能够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我们的文明!我们中华文明是什么样的文明呢?二十多年前我曾经主编了一套《国是论衡》大型文史政论丛书,这套丛书有《人文中国》《首都中国》《海洋中国》《大国诸侯——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之结》等一系列内容,各个方面全方位都做了论述。今天我们在认识数字中国战略问题时,要从我们国家的文明属性来认识,任何技术、任何东西都是从文明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都有地缘的适应性。那么我们今天在讲大数据时代的时候,其实我们要在人工智能整个发展背景下面做一些深刻的思考。
前天在北京的大会上探讨如何进行数字政府架构时,我提到了中华文明是什么文明?世界上通常理解是两类文明,一种是海洋文明,一种是大陆文明。但是我在20多年前提出了一个独到的理论:中国既不是大陆文明,也不是海洋文明,而是大河文明,我们中国整个历史文明是基于我们的地缘特点,中国的地貌特点是西高东低,三条大河——黄河、长江、珠江都是由西向东流入大海。这些河流源于高山、汇向大海,所以他的力量、他的气势,以及流域面积跟我们文明深层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核心就是我们的智慧是从水里面产生的,水是能应变的,遇冷结冰,遇热蒸发,遇到石头绕着走,遇到沙漠渗透着走,形态千变万化却不失水的本性,因而老子说“上善若水”。
基于这点考虑,我建议苏州在这个新时代,即中新合作三十年以后的整个战略定位应当放在什么位置上。大家都知道,现在全世界所有数据信息,中文汉字的信息量只占了总体的4.5%,而人工智能语言大模型最赖以生存的就是大数据。如果西方把他们的大数据都切断,我们不能访问他们的时候,我们的人工大数据模型就好比在洗脚盆里练海军,我觉得这个局面必须改变。
今天对于我们来讲,苏州在智能时代新的历史使命已经出现了,这个机会灵光乍现,所以我们提出来应当搞一个“太湖计划”,把国内众多的大数据语言模型聚集到我们苏州来吸氧。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最成功、管理等级最高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区,和新加坡的合作有良好的基础。西方国家可以关掉我们大陆的窗口,但是新加坡的不能关,因为新加坡是和西方结合的。我们和新加坡的整个战略合作,在新时代要有新的思考,我们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力量。国内大语言模型都到这里来,我们在这儿做一个数智太湖,把世界上所有的信息通过新加坡汇聚到这里,挖掘一个大语言模型的太湖。苏州如果把这个能力打造好,在数字时代是没有边界的。
中国文化精神有几个特点,我把它概括了一下:有核心,无边界,讲包容、重消融。中华文明走到今天,就这4句话。我们不光要把“太湖”打造好,而且数字太湖要向西部辐射。大家看到国际形势很紧张,尤其台海问题炒得很热,如果你是一个围棋高手,你怎么看它?这好比是一个打劫的劫手,如果是高手的话,我不是光看打劫,而是看整个大盘,再战略性的布局投几个点穴式的棋子,就很重要。
孙中山先生在一百年前和章太炎有一段对话,说一百年后中国强大了,我们的首都应当放在哪里?孙中山说应该放在伊犁,因为伊犁是亚洲的中心。今天我们想一想,这个战略是很有远见的,如果我们今天把“棋子”放在那儿,在那里建一个经济副都,辐射中亚五国,那很多战略性的困惑都避免了。另外,如果在北海针对东盟十国再形成一个战略圈,进行辐射的话,我们中国就能够成为欧亚大陆的头号强国。美国回到美洲去了,我们中国就能够成为世界最强的国家。就好比当年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海防”、“塞防”之争 ,更大的格局考虑,我们应该投向西部,在数字时代这个节点上,应该向西部转移,融合中亚五国,融合东盟十国,夯实欧亚大陆,再造汉文化圈。
在未来三十年、五十年的时间里,我认为只要战略得当,中国成为头号强国是没问题的。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一定能实现国家统一。日本问题、韩国问题也都是历史遗留问题,等到我们国家强大了,可以统统把他们收到我们的文化圈里,这就是我们的胸怀和目标。我觉得在数字时代,如果我们把“太湖计划”做好了,这种计划不是梦想。
我今天讲的有点跑题,但是我觉得一个城市建设如果能够超越更大的布局,不光是苏州,我们可以在别的地方把苏州的经验推广出去,用地方战略推动国家战略,实现历史担当。我认为许多事情都有由小人物来启动的,由小人物来做,我们作为小人物来思考大问题,从小着眼来推动,我想是有机会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