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疃村位于乳山市诸往镇西南方9公里处,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东临马陵村、前进村,西接铁山村,南与海阳市接壤,北靠老铁山,村西有西虎山,东有石虎山。现有居民437户,1268人。耕地面积1665亩,山峦3200亩。
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王丛政由海阳市嘴子后村迁此定居建村,因其背面有海拔465米高山垛鱼顶而取名垛疃。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又向下搬迁于老铁山脚下建立新村,仍沿用原名。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又有梅姓从梅家迁入。嘉庆十二年(1807年),刘姓从海阳留格庄玉皇顶迁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张姓从章丘县迁入。
1966年公社统一组织在村西500米处建成垛疃水库,属于小(一)型水库。大坝南头溢洪道北建有古式凉亭一座,亭上8条巨龙傲然挺立,风景优美。2010年在溢洪道上建成钢混大桥一座,顺大坝可直通海阳市各邻村。垛疃河在村南流过,村级公路顺河坝绕村而过,直通镇驻地和乳山市区。
村南塔子夼顶所伸之山脉下建有茔地,俗称南茔,茔南曾有株大柳树,树干粗6米,树枝向四面平伸,枝干粗1米,覆盖面积4亩,为村中主要地理标志,1972年平茔为地,此树遭伐。
垛疃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花生等。山峦宽广,生长有松树、桁树。过去以放养椎蚕为主,现以苹果、桃等水果和大姜、蔬菜种植为主。近年来新建大型养鸡场3个,养猪场2个,织衣厂2个,铝合金门窗加工厂1个。有商店4个,蔬菜大棚5个。
垛疃村矿产资源丰富,1976年开始在老铁山开矿采铁,建设垛疃铁矿,后改称马陵铁矿,发展成一处工业小区。在马陵铁矿石子厂带动下,建成大型石子加工场3个,主要筛选铁矿石,以及加工铺路、建楼、桥梁建设等石子用料,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建国后设立四年制村级小学。1957年首创全县第一所民办小学,聘请当时垛疃乡乡长兼任校长,就读学生有海阳县邻村、育黎镇、诸往镇各村的共有100多人,设2个班。以后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公社办联合中学。培养出大学生45名,研究生3名。建国后,村里成立了京剧戏班,能演大型传统古典京剧节目,戏衣道具一应俱全,轰动一方,每年正月十五前都被海阳县各邻村请去演出,直到“文革”期间还经常演出革命样板戏。
垛疃村新农村建设成绩显著。主要街道全用水泥石子混凝土铺设,路边建起花坛,并栽植了黄金柳、木芙蓉等风景树。街道旁放置垃圾箱,卫生状况大有改观。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夜晚一片通明。新建村党支部会议室、会计室、村计划生育办公室、医疗室。村东建设1座大型健身娱乐场,各种健身器材俱全,成为村民休闲活动的好地方。